情商及情商的测量
情商(情绪情感智慧)(EQ),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Peter Salovey和John D. Mayer于1990年首先提出,但并没有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,直至1995年,由哈佛大学教授、时任《纽约时报》的科学记者Daniel Goldman出版了《情商: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》一书,才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与讨论。
EQ的存在能够增强我们当前对情绪和智力的理解,人们能够推理情绪并运用情绪来协助推理,使我们对人类情绪的作用和人类智力的广度有了更丰富的认识。对EQ的内涵,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,主要有以下不同观点:
1、能力情商:在1990年,Peter Salovey和John D Mayer定义情商为一系列技能,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精确评价和表达,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有效管理,以及运用感受来鼓励、计划和在自己的生命中达成成就的技能。
2、特质情商:这方面的代表是伦敦大学心理学博士Konstantinos Vasilis Petrides的研究成果。他认为是“位于人格结构较低端的一系列情感自我觉知的特质”,分成4大维度:幸福感、自控性、社交性、情绪性以及独立维度-适应性和内驱力。
3、混合研究法:这种研究方法使用非常广泛的情商定义,包括“非认知性的能力、胜任力,或技能”或“情绪性地或社会性地有智力的行为”和“个性领域的特质“。代表人物是Daniel Goldman,他把情商分成4大维度,18个指标。
因对情商的不同认识,测量方法也比较多,比较流行是的合益集团的ESCI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光辉国际(原合益集团)提出情商的概念,并通过建立情商素质模型,让情商成为一门可见的学问,并基于此理论开发了情商测评工具ESCI(the emotional and social competency inventory )和行之有效的发展方法。光辉国际情商模型包含4大维度,12项素质,共68道有关情商和社交素质的问题,是目前市场上被广泛认可且最行之有效的情商行为测评工具。
——和君咨询咨询师 何军利